認識預言的恩賜

講道

2025年4月27日

認識預言的恩賜

2025年4月27日周日講道


     我們當中有很多人,是第一次經歷和接觸「預言」這個恩賜,這是因為兩星期前 Lora Beth 和 Peter 來到我們當中。很多弟兄姊妹都領受了一些預言的信息,這些信息涉及神呼召我們去做的事情、神創造我們的獨特身份、我們的屬靈恩賜,甚至有些信息更提及我們的過去。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經歷,非常興奮,甚至有點驚訝。

可能你在事後也曾問自己:「咦,他們怎麼會知道那些事呢?」

有些人也可能會有以下的疑問:為甚麼我以前從未在教會中經歷過這些?

這些是真的還是假的?

預言是合乎聖經的嗎?

今日下午,我想花點時間教導大家有關「預言」這個屬靈恩賜,幫助大家更明白這是甚麼,它在教會的生活和我們個人的屬靈成長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想讓大家知道,「預言」其實非常合乎聖經,並且一直都是神計劃的一部分。我也希望可以解答你們心中的一些問題,幫助你有更清晰的理解。

特別是,幫助你明白應該如何回應兩星期前你領受到的預言,還有將來當你再次領受預言時,你可以怎樣分辨哪些是真實的、哪些可能不完全合適或有誤。

「預言」這個恩賜,就如神賜給我們的其他恩賜一樣,是一份非常美好的禮物。但我們需要有聖經的智慧,才可以好好使用它。所以,我希望現在可以幫到大家。

那麼,甚麼是「預言」的恩賜呢?

簡單來說,「預言」就是一種從神領受信息,並轉告給他人的能力。當一個人發出預言時,他是在向別人說出神向他啟示的話語。Wayne Grudem 在他的《系統神學》一書中,這樣定義「預言」:「預言是講出神即時放在一個人心裡的話語。」預言的恩賜會揭示神的旨意、引導和對一個人的未來計劃。這是聖靈所賜給信徒的屬靈恩賜之一。

那麼,「預言」這個恩賜的目的到底是甚麼呢?《哥林多前書》14章3節這樣說:「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

所以,當一個人發出預言時,是為了建立他人(造就)、鼓勵他人(勸勉)、安慰他人。
「預言」是為了讓人心被堅固,信心得到提升,靈裡得著鼓舞。

《哥林多前書》14章31節又說:「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地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得勸勉。」所以預言可以用來教導人,也能鼓勵他們。

新約和舊約聖經都充滿了預言恩賜運作的例子。我們在使徒行傳11章讀到一間新教會在安提阿建立的事。使徒行傳11章27至29節說:

「那時,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其中一位名叫亞迦布的,站起來,藉著聖靈指明天下將有大饑荒;這事在革老丟年間果然有了。於是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他們就這樣行,把捐項託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裡。」

這裏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來到安提阿教會,他們預言了不久的將來將會發生的事。他們預言有一場很嚴重的饑荒將要來臨。安提阿的教會聽到這個預言後,無疑禱告並討論過這件事,然後他們相信這是來自神的真實預言,並因此採取行動。他們開始收集金錢,然後在集齊後,將這筆金錢送給耶路撒冷和猶太地區的教會長老。

他們把金錢送到猶太和耶路撒冷,是因為他們知道那邊的教會會受到饑荒更嚴重的影響,需要更多金錢購買食物。這是一個出於愛的行動,也是對他們所感受是主所說的話語的順服。

這次的預言是真實的,因為饑荒確實發生在羅馬皇帝革老丟(Claudius)在位期間,他在主後41年至54年之間掌權。

我敢說,猶太地區的基督徒一定對這個預言心存感激~它救了他們一些人免於極大的飢餓甚至更糟的處境。

但更糟的事情還在後頭。

幾年後,在主後66年,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起來反抗羅馬帝國~反抗佔領者。羅馬派遣了一支三萬人的軍隊進攻這座城市,但猶太人擊敗了他們。到了主後70年,羅馬派出一支更大的軍隊來對付耶路撒冷。

但當時住在城裡的基督徒記得耶穌的預言。耶穌曾對耶路撒冷發出預言~記載在路加福音第21章。祂說:

「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就可知道它成為荒場的日子近了。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城裡的,應當出來;在鄉下的,不要進城;因為這是報應的日子,使經上所寫的都得應驗。當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因為將有大災難降在這地方,也有震怒臨到這百姓。他們要倒在刀下,又被擄到各國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為止。」(路加福音21:20-24)

耶路撒冷的基督徒記得基督這些話~耶路撒冷將被軍隊圍困~但這是否就是祂所警告的那次攻擊呢?

教會歷史學家優西比烏(Eusebius)告訴我們,在那個時候,有一些人在教會中領受了一個預言,就是基督徒應該離開耶路撒冷,到約旦河另一邊的比拉城(Pella)居住。

他們照做了。所有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門徒,也就是整個教會,離開了這座城市,就在羅馬軍隊來圍攻之前。他們因此逃過了在羅馬軍隊圍城五個月後攻陷城市時所發生的慘烈屠殺。

事情正如耶穌所預言的一樣發生了。外邦人踐踏這城,許多人倒在刀下,其他人被擄走成為俘虜。但基督徒信靠這預言的話語,得以逃脫。

預言的話語是何等寶貴!

教會本該經歷先知的事奉~就像《使徒行傳》裡的亞迦布(Agabus),也像幾週前在 Corstorphine 來到我們中間的 Lora Beth 和 Peter。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4章中說:「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哥林多前書14:28)

先知是神在教會中所設立的職份之一。

什麼是先知?先知是那些從神領受了比一般信徒更高層次的預言恩賜,而且蒙召將預言成為其主要服事內容的人。先知通常能準確並有果效地發預言,並且常常被更廣泛的教會界承認是先知的職份。

然而,聖經也告訴我們,每一位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都能在某種程度上發預言。我們不會人人都是先知,但每一位被聖靈充滿的基督徒都有可能領受從神而來、給別人的啟示,也就是說可以發預言~有些人發預言的層次高,有些人層次低。

在哥林多前書14章31節,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地作先知講道,為要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所以保羅認為,原則上教會中的每個成員都可以輪流發預言。若他們這樣做,就能彼此教導和鼓勵。

保羅非常希望基督徒能領受發預言的恩賜。他在哥林多前書14章1節說:「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他又在14章39節說:「所以,我的弟兄們,你們要切慕作先知講道。」

這是一個聖經中的命令:「要切慕作先知講道」。所以我們應當真心渴望能發預言。為什麼?因為當我們這樣做時,就能祝福我們在教會中的弟兄姊妹。我們能安慰他們、鼓勵他們、造就他們、教導他們。

希望你當中有些人心裡開始被挑旺,你開始想:「我也想發預言。」那麼第一步就是向神求這預言的恩賜。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祂說你們的父是良善的父,比地上的父親更好,祂必將聖靈賜給那些不住求祂的人。(路加福音11章)

所以向祂求預言這屬靈的恩賜吧。然後敞開你的心,讓天父透過聖靈賜下心中的圖像、腦中的話語、某種感覺或印象,甚至是夜間的夢,這些可能都是給別人的信息。為你所領受的禱告,問神你該怎麼做;若你感覺神給你開了路,那就私下地對那人分享吧。可以對他說:「我覺得神可能想對你說這些話。」也可以說:「我還在學習發預言,我不太肯定,但我想神可能給了我這個信息給你。」你會犯錯,每一個學習的人都會,但別擔心。神喜歡我們憑信心踏出、冒險嘗試。與其懼怕,不如勇敢。

一個操練預言恩賜的好地方,就是你的小組。因為你被朋友包圍著,身處一個安全的環境,可以學習和練習。

你看,不只是像 Lora Beth、Peter 和 Joy 這樣的人可以發預言~我們當中有許多人都被聖靈呼召去發預言。我知道這裡有些人已經擁有這恩賜了。神想要興起教會中更多人使用這預言的恩賜。為什麼我可以這麼說?因為這就是聖經的圖畫、聖經的榜樣。

預言不一定要很複雜。我記得大約十五、十六年前,我在 Inverness 的一間教會。那段時間我正經歷人生的一段艱難時期。就像我之前提過的,我被蘇格蘭教會拒絕擔任牧師,我不知道自己人生下一步該怎麼走~該找什麼工作?接受什麼訓練?我感到迷惘,也不明白神在做什麼。但在那間 Inverness 的教會,我參加了一個關於預言的工作坊。有一位弟兄,他對我當時的處境一無所知,卻對我說了一句話:「我會很快修正這個處境。」那是一個預言~「我會很快修正這個處境。」很簡單。我知道他在說什麼,即使他不知道。

這句預言給了我一種確據:主會出手幫助我。而祂真的這麼做了~神為我打開門,讓我能夠進入 United Free Church 接受牧師訓練。

之後不久,我來到 Corstorphine 這間教會~我在格拉斯哥從一個人那裡收到一個預言。那人對我們的教會一無所知,也不知道我們的教堂建築是什麼樣的。我們當時還沒有教會網站,所以那人根本沒辦法知道我們的建築長什麼樣。

這人給我的預言是:「我看到一間有長凳的教堂(意思是裡面有木長椅的教堂)。」她說:「是時候把長椅拆掉了!」她說:「我看到非常漂亮的銀色椅腳的椅子,椅背是銀色的,配上美麗的顏色,神的家裡充滿色彩。」神說:「你們的設施根本沒有發揮功能。」主說:「我要賜福你們翻新建築的計劃……你們一宣布這個計劃,就會有人離開;你們一宣布這個計劃,就會有人起來對抗你們。」

這人並不知道我們的建築裡有長椅。她真的不知道。

這是教堂禮堂以前的樣子的一張照片——

 

神對那位女先知說,那些舊長椅還在,但現在是時候把它們移走,換上漂亮有顏色的椅子。我為此禱告,並與其他人討論,最後就真的這樣做了。

我很高興我們這樣做了,因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有這些漂亮的椅子讓大家可以坐在這裡!也因為我們這樣做了,我們現在有足夠空間可以設置咖啡角落,還有主日讓年青人有活動的空間。

而這位先知其實並不知道我們的教堂狀況不太好。我們建築物兩邊都用了非常昂貴的電暖爐,到處都是深色木材,地板也很破舊。她不知道這些,但神告訴了她,祂說是時候改善你們的建築物了。其實我心裡早已有這個想法,但這個預言鼓勵我真的去行動,而神會祝福這件事。

而神真的祝福了~因為我們最終將那些長椅賣給一間婚禮場地,以不錯的價錢,亦非常輕鬆地完成交易。

但那個預言並不是百分之百正確。因為那預言說,當我宣布要重新裝修教堂、移除長椅時,會有人離開教會,也會有人反對這個決定。但事實並非如此。沒有人因此離開教會。是的,確實有些人一開始對改變教堂的設計不太肯定,但最終大家都接受了。所以這預言是稍為有誤的。大致上是正確的,但不是百分百準確。所以你可以明白為什麼衡量預言、評估預言是那麼重要,因為預言可能包含一些並非來自神、而是來自先知自己思想的部分。

但那個關於教堂裝修的預言,對我當時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聖經》裡,保羅寫信給提摩太,吩咐他:「我勸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也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傳說和無窮的家譜。」(提摩太前書1章3至4節)。所以可見,以弗所教會當時有些教師在傳講錯誤的教義,保羅叫提摩太命令他們停止這樣做。對於年輕的提摩太來說,在教會裡責備錯誤的教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後保羅提醒提摩太,記得過去別人對他所說的預言~這些預言應該成為他一個鼓勵,使他挺身而出糾正這些錯誤教師。保羅在提摩太前書1章18節說:

「提摩太啊,我兒啊,我照從前指着你說的預言將這命令交託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

所以透過記起那些曾經向他說的預言,提摩太就會有知識和力量去做正確的事,打好這場仗,並制止以弗所教會中的錯誤教導。

當有人對我們說出真實的預言,我們記住並緊緊抓住那些話~這些預言能幫助我們打好屬靈的爭戰。我們是在屬靈的爭戰中,我們是與邪惡爭戰,而我們需要一切可以幫助我們得勝的資源。預言能夠為我們帶來策略、智慧和鼓勵,使我們可以得勝面前的爭戰。

預言不能取代聖經和良好的聖經教導。聖經擁有預言所沒有的權柄。神對你人生大部分的旨意,其實你已經可以在聖經的篇章中找到。如果你熟悉聖經,你就會知道神大致上要你怎樣去生活。正如詩篇119篇105節所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這句是指聖經的話語。你可以信靠聖經的話語,因為全部都是神所默示,並擁有神的權柄。

但也是聖經告訴我們,神已經將預言的恩賜賜給教會,而且祂希望我們使用這恩賜。但這並不代表預言的恩賜能取代聖經,或擁有與聖經相同的權威。

這也是為什麼保羅吩咐帖撒羅尼迦教會要測驗所有的預言。他在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20至21節說:「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

我們從來不被吩咐去測驗聖經的話語,因為那全部都是神所呼出的、神所默示的,擁有神完全的權柄。但我們被吩咐要測驗預言的話語,因為它們並不具備與聖經同等的啟示程度和權威程度。就像那個關於教堂長椅的預言,也可以是有一點點不準確的。

當你收到一個預言時,請問自己:這個預言是否符合聖經?我對這個預言的感覺如何?我內心有平安嗎?也可以跟其他人談談這個預言。向神求印證。

然後問問自己,應該如何回應這個預言。預言通常是有條件的。它們要成就,往往是需要配合某些條件。有些預言是無條件的,神說了就一定會做。耶穌曾預言羅馬軍隊會攻打耶路撒冷。我相信那是一個無條件的預言,它必然會發生。但有些預言如果人不禱告、不順服神,就不會成就。就好像我必須先將那些長椅移走,我們才能換上漂亮的新椅子。

所以當有人給你預言,我會建議你嘗試將它記下來。我自己有一本靈修日記,我會記錄主對我說的話,特別是預言。這樣我就不會忘記它們。將預言寫下來或打出來,對我來說比單單將它們錄音存在手機裡更方便思考、禱告等等。這樣五年、十年之後我都可以容易地找回來,為那些預言禱告,並反思它們。

這是很有幫助的。

最後讓我以這個作結:兩星期前,Lora Beth 向教會發出一個預言,說我們會快速增長,變成原來的兩倍甚至三倍。我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的預言。為什麼呢?

因為在2014年夏天,我堂兄的太太來探訪我們教會。她來自比利時,當時她坐在其中一張舊長椅上,看見的是一間只有十二位蘇格蘭人聚會的教會。

但在2014年9月,她做了一個夢。在夢中她再次來到教會,但這次教會已經變成了有數百人的教會,是一個國際性的聚會,在一個很大的建築物裡。那不再是一間細小的蘇格蘭教會,而是一個數百人的國際教會,並且在一個大地方裡。我可以展示她2014年9月所發出的電郵,記錄了這個預言。

而今天看來,我們正朝着這個方向前進。Lora Beth 的預言,就是對我堂兄太太於2014年所作預言的一個印證。記住你所收到的預言是有價值的,因為總有一天,它們會開始實現。即使看似要等一段時間,但若那些預言是真實的,而你亦有順服,這些預言就會成就。

講道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