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幫助我們 -

 基督徒生活的真實。

 2025年8月24日 Craig Smith

來幫助我們 -

基督徒生活的真實。

 25年8月24日 Craig Smith講道


你有沒有試過被「誤售」過某些東西︖



近年來,社會上有不少廣為⼈知的「誤售」醜聞。有⼈在貸款時被誤售了付款保障計劃︔有汽⾞製造商被揭發,以虛假的排放數據誤導消費者︔還有很多其他例⼦。耐⼈尋味的是,當事情涉及以他⼈的利益換取⾦錢時,⼈們往往會⽤⼀些較「柔和」的字眼,例如「誤售」,去掩飾其實是欺騙、甚至是有意為之的⾏為。或許,在⼀個謊⾔與詭詐這麼普遍的世界,我們已經對此麻⽊,除非受害者正正是我們⾃⼰,成為了別⼈「誤售」的犧牲品。

但我想問的是,作為基督徒,你會不會覺得這件事其實同樣會影響到你︖我的意思是:你有沒有覺得,⾃⼰被「誤售」了基督信仰︖


事實上,有不少⼈傾向「推銷」基督徒的⽣活,⽽不是如實地分享它本來的真貌。有些⼈會讓你相信,只要跟隨耶穌,你的⼈⽣就會變得非常美好︔你會⼀直快樂滿⾜,還會得到健康和財富上的⼤⼤祝福。他們會告訴你各式各樣的事情,但現實中,你在努⼒跟隨耶穌的過程裏,卻未必經歷到他們所說的⼀切。

今天我們的查經,就要思想這個課題,並透過閱讀《詩篇》第44篇,認識到神的⼦民也曾經掙扎於這樣的⽭盾:他們明明知道並承認神的⼀切屬性和⼤能,真⼼相信祂,但同時卻在⽣活裏⾯對痛苦和困難。他們雖然忠⼼跟隨神,但卻不明⽩,為何仍然會遭遇這麼多不好的事。


這是⼀個真誠的記錄,呈現了我們在信仰旅程中都會經歷的掙扎。即使我們未必會⽤同樣的⽅式去表達挑戰,但若我們誠實⾯對⾃⼰,就會發現我們都有過這樣的念頭:只要為神⽽活,⼈⽣就必然⼀切順利。

同時,這亦能成為⼀個幫助,特別是對於那些覺得⾃⼰被「誤售」了基督徒⽣活、因⽽在信仰旅程中舉步維艱的⼈。因為透過這段經⽂,我們能夠重新建⽴對基督徒⽣命的正確認識,並明⽩即使身處現實世界的種種艱難,我們仍能在其中找到真正的盼望和平安。


所以,讓我們⼀起花時間來細讀《詩篇》第44篇。

這⾸詩篇(如同許多其他詩篇⼀樣)原是為群體頌唱⽽設的。我們在開⾸便看到有給詩班長的註記,並提到這是「可拉⼦孫的訓誨詩」。所謂「訓誨詩」

(Maskil),指的是帶有教導性質的⾳樂或詩歌,⽤以幫助⼈反思某個重要的議題。


必須留意的是,這⾸詩篇是要集體吟唱的,⽽非單單出⾃某⼀個⼈的經歷。這提醒我們,詩篇所表達的經驗,是眾信徒⼀同分享的。雖然其中涉及的掙扎可能在我們身上各有不同的具體表現,但並非獨⼀無⼆,也不應孤單承受。這讓我們看⾒,這些經歷對所有信徒來說都有可能是普遍的,因此我們應當以此為念,細⼼去閱讀這段經⽂。

這⾸詩篇⼤致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因此,讓我們逐⼀細讀,並更深入思考其中的內容。我希望我們先從經⽂所表達的主要元素入⼿,再回過頭來思考這些信息如何應⽤在我們的⽣命當中。


⼀、記念先⼈的⾒證(第1至3節)

詩篇⼀開始的語調是積極的,全體會眾⼀同承認並記念神為祂⼦民所⾏的⼀切作為。他們回顧⾃⼰所聽⾒的:神如何保護和供應祂的百姓,將他們從奴役之地帶到⾃由之境︔神又如何使他們得勝,將仇敵驅逐,將那⽚地賜下,成為以

⾊列民的應許之地。


很⼤可能,這裏所回憶的(第1至3節),正是以⾊列民出埃及的時代,以及神與祂⼦民⽴約的情景。他們是神所揀選、所喜悅的⼦民。縱然途中有不少波折,那卻是⼀段滿有祝福的時期,因為神與祂們同⾏近四⼗年。這也是神頒布誡命的時候,並且吩咐他們在會幕中敬拜祂~那會幕就設⽴在他們的中間,成為神同在的明證。

這些歷史事蹟世世代代被傳頌,因為神吩咐⽗母要將這些事教導⼦女︔⽽每年的節期(例如逾越節)亦不斷提醒百姓,要記住神的救恩與恩典。


⼆、承認上帝在他們⾃身經歷中的⼤能與供應(第4-8節)

不單只是他⼈的⾒證值得他們反思,從第4至第8節可⾒,他們⾃⼰同樣能夠回想起上帝的作為。由於第1至第3節中出現的「我們」、「他們」等集體⽤詞,到了第4至第8節轉變為「我的」、「我」等單數⽤詞,這顯⽰出這是⼀種既是群體性的,亦是個⼈化的表述。他們承認作為個⼈,亦能認出上帝在⾃⼰⽣命中的⼤能與供應。

他們同樣曾經親眼⾒到上帝在⾯對敵⼈的威脅時如何施⾏拯救,⽽這⼀切都是懷着極⼤的謙卑去承認的。他們知道⼀切的勝利與祝福,全然是因為上帝親⾃成就。


我們在第5至第7節⾒到這樣的話:「我們靠着你,必打倒我們的敵⼈︔靠着你的名,必踐踏那些起來攻擊我們的。因為我不是倚靠我的弓,我的⼑也不能使我得勝。但你使我們勝過了我們的敵⼈,使憎恨我們的⼈都羞愧。」

無論作為個⼈或整體,他們都承認並肯定上帝在他們⽣命中的⼤能、主權和慈愛。⽽第8節更是極其美好和積極的總結:「我們整天因神誇耀,我們要永遠稱謝你的名。(細拉)」

若果詩篇44篇在此便結束,那將會是⼀⾸滿有承認與讚美的詩篇。百姓知道⾃

⼰被上帝所愛,也知道祂就是那位在⼀切事上看顧並供應他們的神。


然⽽…雖然詩篇開⾸時是⼀⽚讚美,但到了第9節卻出現轉折。我們在第8節最後⾒到

「細拉」這個字。要記得這⾸詩篇是⽤來歌唱的,⽽「細拉」⼤約可理解為「停頓⼀下」或「稍候」。

⽽真正的「稍候」就在第9節出現~讚美突然轉為哀求,加上⼀個沉重的「但是」……「但你卻丟棄了我們,使我們蒙羞。」


三、被拒絕的感覺(第9-22節)

我們並不確定詩篇44篇是寫於以⾊列歷史的哪⼀個時期。不過,這⼀點並非最重要,重要的是百姓當時正身處被壓迫和極⼤痛苦的境況。他們的⽇⼦並不好過。若從舊約對以⾊列的記載來看,他們的歷史中有蒙福的時候,也有因悖逆

⽽受管教的時候。當百姓遠離上帝,不聽祂的警戒時,便會招致後果。


從第9至第16節所描述的情景,有可能正是以⾊列因悖逆⽽經歷上帝先前警告過的審判。昔⽇的榮耀與勝利全然不再,他們如今被外邦欺壓,蒙受羞辱,成為四圍列國的笑柄。曾經令⼈聞風喪膽、代表着全能上帝的以⾊列,如今被踐踏至無有。他們感覺⾃⼰⼀無是處。⼀切能夠出錯的都出錯了,似乎沒有出路,⼀切看似毫無盼望。他們得出的結論就是~上帝已經棄絕他們。即使他們⾃認並沒有⾏錯,仍感到⾃⼰受審判與懲罰。

這⼀點在第17至18節的呼求中表達得清清楚楚:「這⼀切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卻沒有忘記你,也沒有違背你的約。我們的⼼沒有退後,我們的腳步也沒有偏離你的路。」


他們無法理解,為何⾃⼰明明仍然忠於上帝,仍然遵⾏祂的吩咐,卻似乎仍被棄絕,落得和悖逆者⼀樣的下場。事實上,他們更進⼀步表明⾃⼰信仰與信念的真實,承認這並非出於虛榮或對上帝的錯誤呼求,⽽是憑着⾃⼰⼀貫的⾏事為⼈作⾒證。他們承認上帝⾃⼰深知他們⼼中的真相,也知道他們信仰的真誠。

第20至21節:「如果我們忘記了我們神的名,或是向別神伸⼿禱告,神不會查究這事嗎︖因為他知道⼈⼼的隱秘。」


他們知道,在上帝⾯前沒有隱藏之處。他們相信⾃⼰已經照着祂的呼召⽽活。此處重要的⼀點,是要明⽩他們的呼求並不是基於「完全沒有犯罪」的⾃誇~因為他們同樣會在⽇常⽣活中跌倒,正如我們⼀樣。然⽽,他們的懇求乃是建基於他們對上帝專⼀的信⼼與敬拜。這與他們的先祖不同,因為先祖曾經敬拜假神、拒絕聽從上帝的吩咐,否認祂是唯⼀又真實的永⽣上帝。正因如此,他們的先祖才會經歷與當下類似的痛苦與管教。但問題是:為甚麼︖為甚麼上 帝︖這正是他們在此刻向上帝所發出的呼喊:「我們究竟錯在何處︖」四、求贖(第23–26節)

然⽽,即使在困惑之中,他們仍不住地向上帝呼求,正如在第23至26節中所⾒。這最後三節,是⼀種奇特的混合~既帶着似乎錯誤的控訴,又同時流露出堅定的確信:只有上帝能拯救他們。

在第23至24節,他們似乎在指責上帝正在沉睡,對他們所遭受的苦難和痛苦視⽽不⾒。


雖然這些指控對上帝⽽⾔並不正確,但從字裏⾏間卻能清楚看出,他們的呼喊是出於極⼤的絕望。雖然歷史上確曾有過上帝因審判⽽「轉⾯不顧」以⾊列的時候,但此處所⽤的語⾔,更反映的是百姓內⼼的感受,⽽非上帝真實的性 情。

他們已跌入⾕底,甚至到了幾乎絕望於⽣命的地步。這在第25節中表達得⼗分

清楚:「我們俯伏在塵⼟之上,我們的身體緊貼地⾯。」

這反映出他們真實的痛苦與創傷,絕不是因着⼀些瑣碎或微不⾜道的困境。若回看第22節,更是清晰:「為你的緣故,我們終⽇被置於死地︔⼈看我們如同將宰的⽺。」

於是,他們的提問變得更加尖銳:「上帝怎能袖⼿旁觀,容許那些愛祂、讚美祂的⼈,因為屬於祂⽽被殺︖難道他們昔⽇所聽聞、親身經歷過的上帝,竟會對此漠不關⼼嗎︖若祂真知道,又怎會不施⾏拯救︖」

然⽽,即使在絕望的深處,他們的呼喊仍燃起⼀絲希望之光,正如第26節所記:「求你起來幫助我們,為了你慈愛的緣故救贖我們。」

他們沒有放棄。雖然困惑、受苦、⼼靈極度痛楚,但仍顯明他們繼續信靠上帝。

儘管他們不明⽩⾃⼰所處的境況,但他們依然知道~上帝的慈愛永不⽌息。於

是他們呼求那位愛他們的上帝。

所以,當你思想⾃⼰在基督徒⽣命中的經歷時,對於詩篇第四⼗四篇所講的內容,你有沒有共鳴的地⽅呢︖

若我們真⼼相信耶穌已有⼀段時間,我相信我們都會經歷過⼀些時刻,⼼中會問:神在我們⽣命裏究竟在哪裏︖

起初⼀切可能很美好。我們可能因着別⼈的⾒證⽽認識耶穌。他們與我們分 享,耶穌如何改變了他們、如何拯救了他們的⽣命。有些⾒證甚至是令⼈震撼的神蹟,⾒到神徹底翻轉⼀些⼈的⽣命。聽⾒這些故事,我們⼼中會感到⿎舞。

我們亦能承認,⾃⼰⽣命中也經歷過許多奇妙的事情,看⾒神如何賜下許多恩典和好處。當⽣活順利、如我們所願時,我們⾃然會感恩、讚美神為我們所作的⼀切。


不過……

事情有時會突然不如意。我們可能以為只要祈求健康就⼀切無恙,卻發現⾃⼰病倒,甚至病情未能痊癒。我們為所愛的⼈祈禱,盼望他們康復,最後他們卻離世。我們求神賜我們好的⼈⽣,想在財務上亨通、事業成功,有⼀天卻發現⾃⼰失業,甚至為⽇常⽣活費⽤⽽掙扎。

我們可能以為⼈⼈都會樂於聽我們分享耶穌在⽣命中帶來的奇妙改變,但卻發現朋友或家⼈逐漸疏遠我們,甚至世界嘲笑我們、譏諷我們,只因我們是基督徒。

⽽當我們聽⾒在世界某些地⽅,基督徒因信仰被囚禁,甚至殉道時,我們會感到震驚和害怕,並會問:神為何容許這些事發⽣︖

那麼,為甚麼⼀切會變成這樣呢︖

「為甚麼」這問題的深度遠超我們今天能完全解答。不過,從詩篇第四⼗四篇我們至少可以學到⼀個功課:錯誤的想法就是以為「若我們好好地為神⽽活,⽣命就⼀定會⼀帆風順」。其實,神對我們有更⼤、更美好的計劃,⽽祂成就的⽅式,有時並非我們喜歡或欣賞的。若我們不想被「誤售」⼀個不真實的基督徒⽣命,就需要⾃⼰閱讀「條款與細則」,⽽不是單靠別⼈告訴我們,或者

⾃⼰幻想。

換句話說,我們需要親⾃認識神的話語,查考聖經教導,並且思想歷史中那些忠⼼為神⽽活的信⼼前⼈,他們的經歷,以及神向他們所說、藉着他們所作的事。

另⼀個功課就是:⼈⽣必然有艱難和困惑的時候,但我們要堅守對神的盼望與信靠。我們會在不同情況中經歷哀傷與痛苦,會在困惑與掙扎中向神呼喊。我們甚至會控訴祂缺席,會懷疑祂有沒有看⾒我們的處境,甚或有沒有在乎。但或許我們終要接受⼀個現實:我們的苦難未必會有即時的答案或解決。

詩篇第四⼗四篇,連同聖經中其他記載,真誠地讓痛苦有聲⾳。它提醒我們:痛苦是真實的,感受痛苦並不是錯誤。這並不是信⼼的缺乏,也不是軟弱。我們不需要假裝⼀切安好,當⼼靈正在被創傷與痛苦撕裂時,我們反⽽要真誠⾯對,並繼續信靠神。

⽽跟隨耶穌的真正意義,就是要看耶穌⾃⼰的⽣命與話語。

耶穌是否離開天上榮耀尊貴,就來到地上享受宮殿⽣活,擁有財富和權勢,以君王身份吩咐⼈遵命︖不是!祂是以⼀個脆弱的嬰孩身份來到世上,誕⽣於⼀對年輕⽽備受流⾔的⽗母之家,出⽣在⾺槽,成長於貧困的家庭,親眼看⾒⾃

⼰的母親成為寡婦。


耶穌開始傳道時,是否⼈⼈都接納祂、擁戴祂︖是否因教導眾⼈⽽致富,享受榮華︖不是!祂被拒絕,被⼈誣告為魔鬼,無固定居所,漂泊四⽅。祂來拯救的⼈拒絕祂,祂的朋友出賣祂,其他⾨徒離棄祂,仇敵更要求將祂釘上⼗字 架。

耶穌對受苦和受傷的⼈是視⽽不⾒嗎︖不是!祂正是那位對迷失和被棄的⼈滿有憐憫的主,祂為拉撒路的墳墓哭泣,也為耶路撒冷和百姓棄絕上帝⽽哀哭。祂⽢⼼為⾃⼰的仇敵捨命。

耶穌有說過「跟隨我,你所有的夢想都會成真」嗎︖沒有!祂卻說過,若要跟隨祂,就要背起⾃⼰的⼗字架︔並且⼈若逼迫和恨惡祂,也必逼迫和恨惡那些跟隨祂的⼈。


那麼,如果耶穌不是來過安逸⽣活,也不是應許我們⼀個容易的⼈⽣,祂究竟為何⽽來呢︖祂的來臨,正是對詩篇四⼗四篇第⼆⼗六節的回應:祂來是要因着上帝不變的慈愛⽽救贖我們。

耶穌來拯救那些本是上帝仇敵,被罪惡和悖逆轄制,並⾛向永遠沉淪的⼈。祂藉着⾃⼰的⼀⽣、犧牲、受死與復活,帶來赦免。祂在地上經歷過試煉,承受過痛苦,祂明⽩痛苦與掙扎。祂更曾在⼗字架上為我們的罪付上代價時,親身經歷上帝轉⾯不顧的感受。

祂⽢願承受這⼀切,為要使我們能永遠成為上帝的兒女,與祂建⽴親密的關 係。這代價是我們永不能付清的。祂來,並不是要使我們現在的⼈⽣完美無缺。我們仍然在成長的過程之中,仍活在這個破碎的世界裡。我們並非免疫於

⼈⽣的艱難︔我們要學習與困境並存,同時也經歷上帝的恩典和賜福。

雖然我們未能完全理解詩篇四⼗四篇所提出的深度問題,但我們需要記得,上帝正在塑造我們,使我們成為聖潔、完全的兒女。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試煉和管教。


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我們,上帝的管教在我們⽣命中的⽬的和重要性。這是祂愛我們、視我們為真兒女的證明,也是為了我們的益處(希伯來書⼗⼆章 5– 11):「你們又忘記了那勸你們好像勸兒⼦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受責備的時候也不要灰⼼︔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他又鞭打所收納的每⼀個兒⼦。』為了接受管教,你們要忍受,因為神待你們好像待兒⼦⼀

樣︔哪有兒⼦不受⽗親管教的呢︖作兒⼦的都受過管教。如果你們沒有受管 教,就是私⽣⼦,不是兒⼦了。還有,⾁身的⽗親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們︔何況那萬靈的⽗,我們不是更要順服他⽽得⽣嗎︖⾁身的⽗親照著⾃⼰意

思管教我們,只有短暫的⽇⼦︔唯有神管教我們,是為著我們的好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但是⼀切管教,在當時似乎不覺得快樂,反覺得痛苦︔後來卻為那些經過這種操練的⼈,結出平安的果⼦來,就是義。」

我們往往錯誤地將「管教」單單理解為懲罰,但它同樣可以理解為訓練和操 練,使⼈能做得更好。例如運動員必須嚴格操練才可以比賽,學⽣必須⽤⼼學習才可以通過考試。那些推動他們的⼈,正是為了他們能夠成功。


有時我們的⽣命中確實會⾯對上帝的責備,這是對的。但同時,作為慈愛的天⽗,上帝亦容許許多事臨到我們⽣命,為要塑造我們,考驗並堅固我們對祂的信⼼。我們未必能即時看得清楚,往往會被痛苦和眼淚掩蓋,但我們仍可以從希伯來書得到安慰,也可以從詩篇四⼗四篇得到⿎勵:縱然⾯對試煉和創傷,百姓仍然呼求上帝,並信靠祂的救贖。

當我們的⼈⽣來到這些時刻,我們會否仍然選擇信靠上帝呢︖


我們確實知道⼀件事:上帝永不會離棄我們。這正是使徒保羅在羅⾺書第八章所宣告的。他引⽤詩篇四⼗四篇的元素,並回應那些向上帝呼求的聲⾳(羅⾺書八章 35–38):「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劍嗎︖正如經上所記:『為你的緣故,我們終⽇⾯對死亡,⼈看我們像待宰的⽺。』但靠着愛我們的那⼀

位,我們在這⼀切事上就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是天 使、是掌權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有能⼒的,是⾼天的、是深淵的,或是任何別的被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的。」

那麼,你今⽇會如何回應呢︖


基督徒的⼈⽣充滿着各樣經歷與處境。我盼望你能得着⿎勵,繼續信靠上帝。祂不會打盹,祂看⾒⼀切,祂知道⼀切。祂沒有棄絕你。祂愛你。所以,要定睛在祂身上,視祂為你的盼望與救贖者。

講道檔案